本期教基輕松學的主題:直觀性原則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教基
教學原則的考查方式主要以單選題、多選題和案例分析題為主。單選題主要考查理解性單選,通過例子的形式來考查大家,多選題考查識記,案例分析題考查理解,考查比較多的是啟發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直觀性原則,重點掌握以下
直觀性原則
一、基本含義
直觀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直接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二、教育闡釋
1、荀子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他認為在學習中不僅要“聞之”,更要“見之”,才能“博而不謬”。
2、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教學。也就是說,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
3、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狀、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三、直觀教學的種類
1、實物直觀
(1)內涵:實物直觀是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的一種直觀方式,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參觀。
(2)優缺點:實物直觀在實際生活中能很快地發揮作用,同時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難以突出本質要素。
2、模象直觀
(1)內涵:模象直觀是對事物的模擬形象進行直接感知的一種直觀方式,包括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影視片等。
(2)優缺點:模象直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實物直觀的局限,擴大直觀的范圍,提高直觀的效果;但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擬形象,而非實際事物本身,因此模象與實際事物之間有一定的差距。
3、言語直觀
(1)內涵: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語言的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2)優缺點:言語直觀不受時間、地點和設備條件的限制,可以廣泛使用;能運用語調和生動形象的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感情,喚起學生的想象;但言語直觀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鮮明、完整、穩定。
四、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3、要重視運用言語直觀。
4、防止運用不當和濫用。
2.(多選題)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
3.(單選題)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采用觀看并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他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
4.(單選題)中國古代教育家荀子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這體現了教學中的(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
上一篇:081.教學過程的結構
下一篇:083.教學原則之啟發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