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教基輕松學的主題: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關注公眾號:事考必勝,每天5分鐘,輕松學教基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這一知識點在全國教師資格考試中非常重要,在小學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近年考試中我們能夠發現,提醒涉及較為廣泛,單選題、簡答題和材料題都進行過相關考查,考試形式多樣,內容靈活。單選題一般有定義型反選和例子型單選兩種題型,即考生根據給定事例或相關定義,選出對應的規律;簡答題考查相對簡單,考生根據題目要求將基本規律的具體內容背誦出來即可;材料分析題是基本規律考查中較難的一種題型,需要考生在案例中分析提取相關規律并組織答案。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考生在備考中重點掌握,不僅要能夠背誦知識點,還要對每個規律的內涵進行較為全面的掌握,以應對不同考查形式的題目。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一、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統一(間接性規律)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在教學中,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并且是間接地去體驗。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學生在學習中以間接經驗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經驗,相反,學生的學習是離不開直接經驗的。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增加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感性認識,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3、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輔相成
在教學中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過于注重學生個人經驗,忽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教師的系統傳授;二是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引導學生獨立地去積累知識、探尋經驗。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發展性規律)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是相互統一和相互促進的。
1、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有賴于對知識的掌握,知識為智力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向學生介紹關于歸納、演繹、解決問題等思維方法的知識,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給學生。
2、發展能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與質量,有賴于學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認識能力具有普遍的遷移價值,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知識質量,推動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從而獲得完全的知識。
3、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單純傳授知識,忽視能力發展;二是單純重視能力,忽視知識傳授。
三、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雙邊性規律)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去學,學生是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指導作用。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只有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基礎,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
如何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教學史上曾岀現過兩種理論: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理論和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理論。任何強調一方而忽視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合適的,都是應予以糾正的。
四、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相統一的規律)
1、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賴于其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
2、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學生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對其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3、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脫離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強調傳授知識,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2.(單選題)學生知識主要來源于( )。
3.(單選題)課堂上有位同學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后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之一起哄笑這位同學,該生從此在課堂上不再發現問題,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了。
4.(單選題)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體現了教學的( )。
本期試題共5道,全部試題請點擊底部查看原文開始做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開始做題
上一篇:077.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下一篇:081.教學過程的結構